- A+
跨境委托中国律师的线上操作指引
在法治中国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海外主体对中国法律服务的需求显著上升。作为专注涉外业务的深圳律师,我注意到国际客户普遍关注如何通过远程方式委托国内律师处理法律事务。由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建设的智慧司法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为跨境诉讼参与人打造了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窗口。借助该平台,身处境外的当事人无需亲赴中国,即可办理律师委托、案件进度跟踪、线上纠纷调解等系列诉讼事项。
账户注册与身份核验
境外用户使用微法院平台需先完成账户注册与身份验证。操作流程包括: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移动微法院APP或登录其门户网站,选择"境外用户"注册入口。在身份确认阶段,个人用户需上传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的高清图片或电子扫描件;机构用户则要提交商事登记文件、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资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凡非中文书写材料均需同步提交经权威机构认证的中文译本。验证通过后,平台将自动创建专属电子诉讼账号,该账户将作为参与所有诉讼程序的电子身份凭证。
律师委托操作详解
成功完成身份核验后,用户可通过"律师委托"功能甄选合适律师。平台内置律师检索系统,支持按专业方向、从业资历等要素进行筛选。确定意向律师后,可利用在线交流功能进行初步接洽。达成委托共识后,双方需在线签订《授权委托书》与《委托代理协议》。在此特别提示:依据中国诉讼规范,境外当事人委托中国律师参与诉讼程序,其授权文件需完成公证认证手续。对于未与中国建交国家的申请人,还需通过第三国转递认证。
文书上传与证据递交要求
通过微法院系统提交诉讼文书时应注意以下规范:首先,所有文档需采用PDF格式并确保内容清晰可读;其次,非中文材料必须同步提交经认证的中文译本。证据材料应按诉状、证据目录、单项证据的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对于电子证据(如邮件往来、即时通讯记录等),需妥善保存原始存储介质,必要时可办理电子证据公证。从专业角度建议,当事人在提交关键证据前应与受托律师充分协商,确保证据的有效性与合规性。
在线立案与进度跟踪
完成律师委托与材料筹备后,即可通过平台提交立案申请。提交成功后,当事人及代理律师可实时查看案件审查进展。若材料需要补充修正,法院将通过系统发送补正提示,代理律师应及时协助当事人完善材料。立案审核通过后,案件将正式进入诉讼流程,当事人可通过平台查收庭审通知、调阅案卷资料、提交代理词等。在此过程中,代理律师需重点关注涉外案件的特别时效规定,确保所有诉讼行为符合法定时限要求。
远程参与诉讼指引
微法院平台集成了在线开庭、远程调解等诉讼功能。境外当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与视频庭审。确定参与后,应提前检测网络连接与设备运行状态。在线庭审期间,当事人需严格遵守法庭秩序,保持场所安静。对于存在时差因素的当事人,可向审理法院申请调整开庭时间。作为专业律师,我们通常建议客户在庭审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梳理案件脉络、拟定陈述提纲等。
重要事项提醒
使用微法院处理跨境法律业务时,需重点关注以下事项:首先是语言障碍问题,虽然平台提供多语种界面,但诉讼程序仍以中文为基准语言,因此选择精通双语的法律顾问尤为重要;其次是时差因素,建议设置多重提醒避免延误诉讼节点;最后是数据安全问题,进行关键操作时应确保使用安全网络,避免通过公共无线网络传输涉密信息。
平台价值与展望
从执业经验来看,中国移动微法院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跨境法律服务的可及性。该平台有效打破了地理隔阂,使境外当事人能够享受更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鉴于跨境法律事务的特殊性,建议使用过程中保持与代理律师的持续沟通,充分保障诉讼权益。随着智慧法院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预期未来将推出更多便民举措,为跨境当事人创造更优质的法律服务环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